English

大江的“方正”

2000-10-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赵晋华 我有话说

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访华而引发的喧闹不得不因长达一周的假日而在某种程度上被迫沉寂,但大江健三郎访华作为一个话题还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一如当年泰戈尔访华一样,永远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记者有幸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于9月27日召开的“大江健三郎访华学术座谈会”,又于次日在北京市政协礼堂聆听了大江健三郎此次来华所作的最重要的演讲《北京演讲2000》(演讲主要内容发表在今日本报14版),并两次跟踪大江一行到西单图书大厦和三联书店,参加《大江健三郎自选集》(河北教育出版社)、《大江健三郎自选随笔集》(光明日报出版社)作品首发式活动。两天4次对大江的感受,使记者对他有了这样一种认识:有勇气、肯担当,敢于直率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江健三郎不失为一位“方正”之士,一个“纯粹”的人。

大江在访华期间的演讲、谈话都会通过媒体和网络陆续发表出来,每个人会对他作出自己的判断。记者想强调指出的是,大江喜欢的中国文学包括司马迁的《史记》、杜甫的诗、李贺的诗以及以鲁迅为首的一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应该说,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和喜爱是令人吃惊和感动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所谈论和评价的,只是他视野所及的中国作家作品。这也难怪,因为他对中国文学的了解限于日译、法译和英译。

然而无论如何,大江健三郎访华仍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鲜的东西,至少使我们对他的文学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正如他此次访华的主要陪同和翻译许金龙先生所说:人应当是一种什么样子,人可能是一种什么样子,大江提供了这样一种状态。此外,他对中国的感情之深,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

作为邀请者,社科院外文所在此次大江访华期间除了承担具体的接待工作之外,现任所领导们表现出来的有学养、不张扬的学者气质给记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记者采访了会后正与大江先生一起在所办公室吃盒饭(因时间太紧张,况且大江不喜欢宴会)的黄宝生所长。

就记者的提问,黄先生回答:大江健三郎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法文系,熟悉欧美文学,又关注亚洲文学,他具有一种世界眼光,是世界大作家中关注中国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对他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外文所的任务就是为中外文学交流架设桥梁,现在所里每个语种都有研究者关注这个语种的大作家,比如有的研究者对米兰·昆德拉就达到了相当熟悉的程度,外文所有这样的优势。希望今后不定期地邀请一些外国大作家来华进行文化交流和个人交往,没有一个外国作家会轻易否定中国文化,只要我们邀请一般都会答应,但做这种事不是很容易。此次大江来华只是个开端。

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和他直接来华有关。这次,我们看到了大江健三郎对中国的善意,而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时还难以下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离不开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加强外文所研究人员的力量,使各语种能够新旧交替,培养对世界各国文学都有发言权的年轻学者,使我们有精通各国文学的人才,这不仅是外文所的责任。大江访华再一次提醒我们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